专业号

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1.75万亩(核心区20.46万亩、缓冲区18.8万亩、实验区22.49万亩),位于黑河中游,跨张掖市甘州、临泽、高台三县(区)14个乡镇。属荒漠地区典型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,是我国西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节点,对维持整个河西生态平衡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

保护区内湖泊、沼泽、滩涂星罗棋布,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大类,河流湿地、湖泊湿地等4个类型,永久性河流、季节性河流等11个类别。据调查,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,有种子植物311种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余种;有已鉴定的昆虫892种,其中珍稀昆虫11种;有各类野生动物209种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;珍稀候鸟、水禽种类和数量繁多,保护区的天城湖、明塘湖、大湖湾等地经常出现数万只各种鸟类欢聚一堂的壮观场面。

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,原名“高台县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”,2004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“甘肃高台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”,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更名为“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”,其管理机构为“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”。管理局隶属于张掖市人民政府管理,下设高台、甘州、临泽三个分局,其中高台分局下设罗城、合黎、黑泉管护站,临泽分局下设平川、鸭暖管护站,甘州分局下设乌江、城郊管护站和湿地公园管理处,实行局、分局、管护站三级垂直管理体系。2015年11月25日,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官网正式发布,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全球第八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,排序全球重要湿地第2220块,是中国入选的第49块(甘肃第2块)。张掖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全球视野。

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家园。历届市委、政府大力实施生态保护、恢复和环境治理工程,着力推进生态张掖建设。投资10多亿元,先后争取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、基础设施、能力建设和资金补助等项目17项。组织实施“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”、“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一、二期工程”、“黑河湿地保护区能力建设工程”、“黑河湿地补助工程”、“湿地博物馆建设工程”等项目,将城郊湿地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,相继建成了离城市最近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、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、高台黑河城市湿地公园、甘州滨河生态新区、高台黑河湿地新区。为保护湿地多样性和鸟类的栖息环境,建立了重点湿地保护点9个,恢复湿地11.5万亩,封滩育草9000亩、疏浚水系20多条37.6公里、退耕还湿地3600亩,有效促进了黑河流域上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。自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实施以来,张掖境域内湿地面积由10年前的21.04万公顷增加25.13万公顷,总投资4.5亿元的《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》已经国家林业局批复。 在国家没有出台湿地保护条例的情况下,张掖市按照《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》规定,出台了《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办法》,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《关于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促进科学发展的决议》,起草了《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》,并提请市人大列入2017年立法计划。2016年6月,市政府发布《关于加强张掖黑河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管理的通告》,为依法治湿提供了依据。批准成立了湿地公安派出所,全力查处湿地周边围湿造田、乱开滥垦、乱捕乱猎、无序放牧等违法案件,有效遏制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。在全球湿地退化的趋势下,张掖黑河湿地面积日趋扩大,保护成效明显,得到恢复性发展。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8001700号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